查看原文
其他

也说网证制度:特殊群体有何特殊需求?如何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哪些环节最易产生纠纷?社会风险有哪些?

谢歌说事l 力量潮
2024-10-10

据媒体报道,网民的“网络身份证”要来了。日前,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目前“两部门”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为网络用户统一签发“网号”“网证”。

就广大网民关心的“为什么要统一签发‘网号’‘网证’,这份“起草说明”指出,国家组织建设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旨在建成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统一签发“网号”“网证”,提供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的真实身份登记、核验服务,达到方便人民群众使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推进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的目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身份认证(简称“网证”)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身份验证方式,正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和网民热议,从网民热议程度来看,广大网民都很关心这个话题。就来谈谈与此相关的话题。本文仅为个人看法。

国家层面出台网证制度的本意,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身份认证流程,提高社会效率与便利性。然而,其全面推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风险。以下将从法律层面、技术标准、实际操作、特殊群体适应性、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个维度,论述当前推行网证制度的社会风险。

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

网证制度在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是其首要风险。网证的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界定,其与传统实体身份证的等效性在法律上缺乏清晰表述。这导致在涉及重大财产交易、法律责任认定等关键场景中,网证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受到质疑,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争议。例如,在财产交易中,交易双方可能因网证的法律效力不明确而犹豫不决,影响交易效率和市场秩序。

网证的使用范围、权利义务等关键要素也缺乏具体规定。这使得在实际应用中,网证的使用场景和限制条件模糊不清,给执法机构和公众带来困扰。例如,在跨境出行或涉及多种证件交叉认证的场景中,网证与其他证件的互认程度不明,可能导致行程延误、事务受阻,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是网证制度面临的另一大风险。不同地区和平台在网证技术标准和验证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跨区域和跨平台的使用存在障碍。这种差异不仅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还可能削弱网证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例如,用户在不同平台间切换时,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身份验证,这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引发用户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此外,技术标准的不统一还可能导致兼容性问题,进而影响网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兼容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可能导致网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错误认证的情况,给社会管理和个人权益带来潜在威胁。

实际操作的挑战

在实际操作层面,网证制度也面临诸多挑战。申请和管理网证的流程及机制尚不成熟规范,责任界定模糊不清。这可能导致在出现网证信息错误、被盗用等问题时,难以迅速且有效地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这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降低了公众对网证制度的信任度。

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适应和使用网证方面可能存在困难。目前针对这一群体的保障措施和辅助机制尚不完善,可能导致他们在享受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数字鸿沟。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网证制度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当前法律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公众在将个人敏感信息交予网证系统时忧心忡忡。一旦信息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严重威胁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安宁。例如,黑客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攻击网证系统,窃取用户信息用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而一些机构也可能出于利益驱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信息的不断涌现,“眼见为实”的观点已经不再可靠。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可信度也在不断下降,这对网证制度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当前推行网证制度虽然具有提高社会效率与便利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法律层面不确定性、技术标准不统一、实际操作挑战、特殊群体适应性困难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重社会风险。因此,在全面推行网证制度之前,必须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而言,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网证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监管力度;优化申请和管理流程并明确责任界定;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辅助措施。才能确保网证制度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特殊群体对网证制度有何特殊需求

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在网证制度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需求。这些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易用性与无障碍性

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特殊群体往往对复杂的操作流程和界面设计感到困惑。因此,网证系统需要提供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操作界面,减少操作步骤和冗余信息,降低使用门槛。
无障碍设计:针对视力、听力等存在障碍的特殊群体,网证系统应提供大字体、语音提示等无障碍设计,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例如,通过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使视障人士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完成身份验证;通过增强屏幕对比度和字体大小,帮助视力不佳的人士清晰阅读信息。

培训与指导

专业培训课程:针对特殊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应开发专门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帮助他们掌握网证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这些课程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确保特殊群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一对一指导:在特殊群体使用网证系统的初期,应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指导服务可以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或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

安全性与信任感

强化安全保障:特殊群体往往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因此,网证系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信任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操作流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及时的客户服务,建立特殊群体对网证系统的信任感。在出现问题和纠纷时,应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保留传统验证方式

并行使用:在推广网证制度的同时,应保留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实体身份证、纸质证明等),以满足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这种并行使用的方式可以确保特殊群体在需要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验证方式。
逐步过渡:对于特殊群体来说,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在推广网证制度时,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和评估,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新的身份验证方式。

总之,特殊群体对网证制度有着特殊的需求和挑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克服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网证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加强培训和指导、强化安全保障和信任感以及保留传统验证方式等,以确保网证制度在特殊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网证制度中哪些环节最易产生纠纷?

网证制度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法:

法律法规的遵循

网证制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为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要求网证制度在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用户信息收集的合法性

明确告知:在收集用户信息时,网证制度应明确告知用户信息的收集目的、范围、方式及用途等,确保用户充分知情并同意。
最小必要原则: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即只收集实现网证功能所必需的用户信息,避免过度收集。

用户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加密存储: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防止信息在存储过程中被非法访问或窃取。
访问控制: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用户信息。
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用户信息进行备份,并制定完善的恢复计划,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

用户信息使用的规范性

合法使用:确保用户信息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用户的授权范围,不得将用户信息用于非法或未经授权的目的。
透明化:在使用用户信息时,保持透明化,让用户了解信息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查询和投诉渠道。

第三方信息交互的风险控制

第三方审核:对与网证制度有信息交互的第三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传输安全:采用安全的信息传输协议和技术手段,确保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户权利的保护

知情权:确保用户有权了解自己的信息如何被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
选择权:用户有权选择是否提供信息以及提供哪些信息。
更正权:如果用户发现信息有误或过时,有权要求更正。
删除权: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情况下,用户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的信息。

技术保障措施

安全认证:采用安全认证技术,如SSL/TLS协议等,确保用户与网证系统之间的通信安全。
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防御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日志审计:对用户信息的访问和使用进行日志记录,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和调查。

综上,网证制度是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的。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用户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为用户信息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证制度如何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网民尤其关心网证制度在平衡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遵循法律法规

合法合规:网证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所有操作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这包括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处理等方面,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明确权责:在网证制度中,应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政府、企业、用户等。通过明确权责,可以确保各方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尊重道德原则

隐私保护:在网证制度中,应高度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制度设计应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用户信息被泄露或滥用。
公平公正:网证制度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制度带来的便利和权益。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确保验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加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

法律与道德互补:法律是硬性的约束,而道德是软性的引导。在网证制度中,应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互补作用。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来保障制度的实施和用户的权益;同时,通过道德的教育和引导来提升用户的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应加强相关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通过道德教育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为了确保网证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这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用户监督等多个方面。通过监督机制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追究责任: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形成有效的震慑力,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言以蔽之,网证制度在平衡法律与道德方面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尊重道德原则、加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网证制度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让网证制度真正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对任何搬运、抄袭必究、交由法务办理、全网曝光)


往期阅读
万年县“毛李配”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常务副县长被“新闻搭车”,风波下的吴谦谦:学历引质疑的背后是公众信任的重构
又来了个“没忍住”,昭通市的严书记说要“亲一下”
中信建投证券实习生开“京牌”保时捷跑车上下班,发视频炫富泄漏IPO材料,网友追问:是谁家公子?
人大王贵元教授被“社死”,全国高校还有多少个“王贵元”在瑟瑟发抖?
自贡火灾致16死:不是天灾,是人祸
热议:为何媒体紧盯郭雪不放?
深扒:天津版“香艳饭局”中李董事长的公司到底有多大?各种炫技“套路”这么深,还不想回农村!
卢克文靖国神社之行:文化考察还是道德失范?
当“正能量”遇上抄袭“搬运工”:揭秘“一个人的莎士比亚”的双面人生
苏州胡友平救人遇害事件:任何为暴力喝彩的本质都是反串、抹黑中国
余琦秘书长乱停车行为背后的逻辑:一种权力傲慢和规则无视的混合体
没通过!
领导,这“杯”字可不能去啊!
-------------------
谢歌说事:网聚民生,围观世相;说山说水,说人说事。
法律顾问:四川爱众律师事务所 张冬林律师
咨询电话:1319811199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力量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